陪練老師的工作本和教師一樣,教人知識,傳授技能,然而陪練老師的社會地位卻和教師不那么一樣。近期有陪練老師員給我們留言反應,身邊越來越多的人不把陪練老師當回事,這是為什么呢?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下這個現(xiàn)象。
如今,學歷成為社會地位評判的重要標準,人們普遍認為,學歷高的人能力強、素質高,然而大部分陪練老師入社會較早,文化水平并不是特別高,這種情況下應該怎樣改變人們的標簽化認識呢?
答:學歷不夠,人品來湊。學歷是衡量一個人知識掌握水平的標簽,并不能以偏概全代表全部。如果您沒有高學歷,沒關系,只要你真誠待人、與人為善、親切熱情、懂得理解和尊重,即便沒有高學歷,攥的人品也夠撐起你在人們心中的形象。
新聞中經(jīng)常報出有關陪練老師的負面新聞,收紅包、說粗話罵人甚至非禮女學員等等,我們不否認在駕考行業(yè)里,確實有那么幾匹害群之馬混跡其中,但并不是所有陪練老師都這樣,甚至絕大部分陪練老師都不是這樣。他們認真教學,他們擁有豐富的教學經(jīng)驗;他們技術過硬,掌握嫻熟的駕駛本領;他們有原則,他們責任心強,他們公正無私。
全國有五六十萬的陪練老師員,龐大的人員基數(shù),各色人等參差不齊,然而消息又總是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,于是,負面報道的不脛而走也就在所難免。然而怎樣在媒體環(huán)境中,如實反映陪練老師員的教學情況,正確樹立陪練老師的形象呢?
答: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們,在報道的過程中注意如實反映情況,對陪練老師員的報道應該多方面反映,有關陪練老師員認真教學、助人為樂、做好人好事的文章也應該成為媒體關注報道點,樹立標桿典型,傳播駕考正能量。你可能覺得新聞工作者的事,離陪練老師員很遠,然而并不是這樣,在這個自媒體盛行人人都是新聞記者的年代,陪練老師員完全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,發(fā)布正能量消息,如實反映陪練老師員的日常。陪練老師們可以通過努力獲得輿論優(yōu)勢,扳正媒體形象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自己,這樣別人想說也沒得說了。
學員普遍存在“反正我付了錢,陪練老師就要對我負責到底”的態(tài)度,我練不練車、什么時候練車看我的時間安排和心情,只要我有效期內考完就好啦。任性的態(tài)度和上帝般的存在感深深烙印在心中,于是學員成了“祖宗”,學員想什么時候練車陪練老師的時間就要服從。大多數(shù)陪練老師都被這樣的處境困擾,那么怎樣平衡陪練老師和學員之間的關系,做到互相尊重呢?
答:要讓學員認識到,付了錢就認為什么都是陪練老師的事了,這種想法非常幼稚。駕駛技術學來都是自己的,你不認真對待,最后買單的只有你自己。尊重是互相的,如果你不夠尊重陪練老師,又怎么能想要得到陪練老師的尊重。有一句話,叫態(tài)度決定高度,既然決定學車就請認真,既然選擇學車就請堅持到底,既然付了錢就對付了的錢負責。成長和學習都是一件需要親力親為的事,別人可以幫助你,但別人無法替代你,自己的路還是要自己走,所以請認真對待。